第三百零三章 股权置换(2 / 3)

有一天,一个退休军官问儿子:儿子,这里原来放着我的佩剑,你看见没?

儿子说:爸爸,别骂我,我拿它和隔壁小孩换了块表。

军官说:给我看看。

儿子递过去,军官看后说:确实是块好表,可如果明天有强盗来咱家,把我和你妈都打死了,还侮辱了你姐姐,然后你出去和他们说:晚上好呀,现在是莫市时间晚上12点半!

听完这个故事,您认为它是一个笑话吗?

皮尤金还说过一句话:如果熊没有牙齿和爪子,什么都做不了,会变成一只毛绒玩具,任人摆布。

来此之前,陈立东让洛维奇相信,将两家工厂收归国有,毛熊高层势在必得,透视对方底牌后,要价高一些也就理所应当了。

在世纪之初,用两大军工企业置换远东油气田的开采权并不过分。

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以天然气为主,已经发现90多个天然气田,其中雅库特地区30个,库页岛地区55个,其它气田分布在勘察加半岛、马加丹地区和伯力地区。

按当前掌握的数据,远东地区潜在的天然气资源估计超过20万亿立方米,探明可开采储量1.6万亿立方米。

原油可开采的资源量估计超过90亿吨,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,已发现的油气田60多个,其中库页岛45个,雅库特11个,马加丹3个。

如此规模的资源量按说可以羡慕死近邻华夏。

根据《华夏石油化工》2000年第一期披露的消息,华夏截至上个世纪末已经找到油田509个,气田162个,探明石油储量197.7亿吨,可开采石油储量57.15亿吨,相当于远东可开采量的63.5%;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为2.3万亿立方米,可开采储量1.2亿立方米,可开采量相当于远东的75%。

虽然远东油气资源储量丰富,但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。

1999年远东地区的石油产量不到200万吨,天然气也只有36亿立方米,伯力、共青城、海参崴几个大城市还要进口大批的汽油、柴油、航空煤油和煤炭以解决内部消耗。

伯力和共青城的两座炼油厂每年要进口250万吨原油加工成品油,远东钢铁厂的自备电厂也要购买大量煤炭用以发电。

这就叫守着宝山当乞丐,原因是啥?

一是环境恶劣。特别是库页岛周边,海上气候条件和作业条件非常差,每年从10月份到第二年的6月份海上冰层厚达2米,并且偶尔出现高达20米的冰丘,再加上台风、严寒袭扰,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油气田的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,昂贵的具备防冰固定功能的钻井和平台,以及防冰丘的海底管道。还有就是需要一批吃苦耐劳、敢于战天斗地的员工。

二是政策变动。毛熊政府1995年制定了《产品分成协议法》,1999年进行了再次修改。修改后的法条对保护国家利益的条款规定过多、过严。比如招工,要求本国员工人数不得少于全体招工数的80%,在这个时期在远东可是招不到足够的产业工人。再比如设备,在毛熊国内有同类产品时,毛熊的设备“应具有竞争力”,这一修改让外资方面叫苦不迭。

三是投资不足。毛熊国内经济刚刚复苏,本国企业参股的一些项目出资迟迟不能到位。

比如库页岛1号项目,出资方包括山姆国的埃克森,占股30%;太阳国的萨哈林石油开发总公司,占股30%;毛熊萨哈林天然气公司,占股23%;毛熊国家石油公司,占股17%。

这个项目计划投资150亿刀,开发三个大型气田,并建设从库页岛到太阳国及华夏的两条输气管道。

到1998年,这个项目总计到位资金4.2亿刀,完成了部分气田的开发和输气管道建设,但是后续投资乏力,归根结底就是毛熊两家企业一毛未拔。

库页岛2号项目,已经完成投资9.5亿刀,合作方有山姆国的马拉松石油公司,太阳国的三井、三菱两大商社,尼德兰的皇家壳牌,上述两家毛熊企业同样参与了项目的实施,不过仍旧未落实出资。

总之,国外资方感觉与毛熊国企合作,只能落得一地鸡毛。

这也导致库页岛其它项目,以及勘察加、马加丹的项目相继搁浅。

洛维奇要的,就是这些项目的参与权。

他将联合飞机厂、造船厂的各个私人股东,组建远东油气公司,参与库页岛相关油气项目的开发建设。

库页岛1号、2号两个项目中的国有股份将转让给远东油气公司。

两个项目中,国外的投资方也希望抛开毛熊国企,与民营资本打交道。

......

不久之后,毛熊有关部门发布消息:

共青城飞机厂、造船厂全部股份收归国有,每家企业回购股份的资金只有100卢布。

同时毛熊有关部门组织了几个轮次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