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铸币(2 / 4)

每担白铅出海一趟,去除那些成本,还可以净赚白银十两左右。而那些稍微有规模的海船,一次可以运输2000担到20000担左右。也就是说出海一次,一艘海船利润在2万两到20万两左右。就算是一些吨位比较少的海船,出海一次都能够有几千两到上万两的利润。皇上,为什么开海之后,往日本出海的海商申请踊跃。就是因为他们看上了这样的利润。一旦我朝和日本增加贸易,其中白银贸易必然是最活跃的。”

“嗯。”

朱厚熜点点头。

白银贸易是真的挣钱。

一艘船,跑一次日本,竟然能有几万两,甚至是十几万两,二十万两的利润。这么高的利润跟谁说去。当然真实的利润可能没有这么多。

因为要交税,要给沿途的一些土匪交保护费,去日本也要交钱。

可就算是把这些都去除了,剩下的钱那也是惊人的。

嘉靖朝禁海之后,为什么东南沿海局势糜烂,倭寇遍地。其实就是因为朝廷断了海商的钱路。海贸的利润这么高,你不让他们挣钱,他们当然不高兴了。断人钱财,如杀人父母。这些海商当然是要跟朝廷拼命。

“的确是利润高。这么高的利润,朝廷收上来是必须的。”

“皇上,此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。朝廷之前也不是没有这样想过,也不是没有做过。只不过每一次动手,都会引起民间的钱慌。只要朝廷宣布民间铸币厂为非法,他们铸的钱币不能使用的时候,地方就会大乱。那些民间铸币的,都是民间大富商。朝廷只要想收回铸币权,这些人就会把手中的货币捂住,而且不是一两家,而是他们都联合起来捂住。会直接导致全国的钱慌。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,就是法不责众。朝廷就算是知道了,对他们也没有办法。总不能全都抓起来处理。”

“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。可是若真有帝王相信这句话,那就是傻子。”

“臣惶恐。”

吴廷举站了起来。

这种事情是能随便说的吗。就算大家知道是这么一回事情,但对外谁能够这么说。

朱厚熜摆摆手,笑着道:“吴卿,坐吧。朕看‘史记’,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有人贪权、有人贪财、有人贪名、有人贪色,这都是人之常情。虽然朱子说‘存天理灭人欲’,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个。若人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,那么这个世界早就是大同世界,大家全都是圣人了。那些民间大富商对抗朝廷收回铸币权,就是因为朝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。可以理解,但却不能接受。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利益,朕看重的是朝廷、天下的利益。朕看的其实不是铸币那点小钱,朕看重的是,朝廷掌控钱币铸造,钱币发行权。只有这样朝廷才能够明白全国到底有多少钱币流动,全国的发展如何。这才是朕准备收回铸币权的原因。若是任由这些私人铸币厂铸币,那么朝廷完全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钱币,完全无法掌握地方的经济情况。”

“皇上,您应该知道,朝廷发行的宝钞,现在是什么情况。”

“吴卿,那你可知道为什么我朝发行的宝钞是现在的情况吗?包括宋朝的时候发行的纸币,虽然没有我朝宝钞这么夸张,但也是情况越来越差。”

“臣也一直在考虑。”

“其实很简单。流通的钱币,和全国流通的物品,应该是要差不多的,这样钱币价格才是最合适的,才能够体现那些东西真实的价格。若是铸造的钱币,多于全国流通的物品,那么就是宝钞现在这种情况。当然宝钞的情况是,印制的宝钞数量不是一般的多,而是实在太多,多的有些过分了,因此就差变成废纸。同样铸造的钱币数量少了,比流通的物品少了,就会是钱慌。朕仔细想过,甚至给这两种现象还起了名字。钱多了,东西少了,钱就成了废纸,朕叫他通货膨胀。钱少了,但流通的东西多了,那就是钱慌,朕叫他通货紧缩。现在我朝宝钞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。没有任何计划,无休止的印钱,结果这些钱成为了废纸。看似朝廷占了便宜,其实朝廷威信尽失,丢掉了诚信。朕之所以想要统一钱币,朝廷收回铸币权,就是为了控制这个。只有朝廷掌握了流通的钱币有多少,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,或者是通货紧缩。朝廷可以根据全国的发展,按照一定的计划铸造钱币,而不是盲目的瞎铸造。其实这些都应该是有专门的人研究,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。如何保证铸造的钱币不多不少,符合大明朝的现状,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可惜现在很多读书人只读圣贤书,对于这些不感兴趣,也不去研究这些。”

吴廷举听着朱厚熜的话,心中一直在思考。

货币和经济。

中国古代有没有人研究这个,其实是有的,甚至很多人有很深的研究。像“史记”、“汉书”这些史书当中,都有专门介绍经济的。而且他们关于经济的介绍,其实写的都非常好。

不说别的,像一代名相管仲,那可是真正的经济大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