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试探,而父亲的反应,足以让她确认自己早先的猜测。她甚至都不用再去查看家里的《山河赋》是真是假。
眼下父亲一听到《山河赋》便慌张出门,大概以为是卢迁招供了什么,急着要去打听消息。
沈清漪一直都知道,父亲不喜欢自己。
沈父是长安城有名的美男子,元配与他门当户对,志趣相投,两人当时也是长安城的一段佳话。只可惜一年后对方便因难产死了,只留下一个女儿,就是沈清漪的姐姐。
沈清漪的母亲是继室,因为出身商户,并不受父亲待见,沈清漪出生后也不受父亲喜欢。
她自小便被寄养在舅舅家,直到十二岁,母亲生下弟弟,她才被接回长安一家团圆。
彼时,她姐姐在父亲的精心教养下,已是名满长安的才女,虽是个女孩,于诗词书法上却造诣颇高,甚至被赞有乃祖之风,人也生的风流妩媚,性情又温柔大方。每年来家里求亲的人,几乎要把门槛踏破。
而十二岁的沈清漪只粗读过几本书,除了有一张和姐姐一样的脸,最擅长的是打算盘算账,便更招父亲厌恶。
因为怕她会给家里丢人,有损先祖名声,出嫁前,父亲从不许她出门见客,以至于好些人,甚至都不知道沈家还有一个二娘。
沈清漪回想自己成婚前后的情形,父亲会骗婚赵家,原因也很明了。
她姐姐才貌双绝,沈家又逐年没落,父亲便一心想要为姐姐结一门顶好的亲事。
但凌阳伯府却算不上是顶好的门第,赵深前太子遗孤的身份,更不是好的东床之选。
父亲中意的东床是汝南郡王。
汝南郡王乃今上皇孙,晋王之子。今上老迈,朝中自前太子谋反被废后,虽然一直没有再立新太子,但众皇子中属晋王呼声最高,也最得今上看重。
当时,晋王妃几次特意邀请姐姐入府游玩,父亲本以为此事十拿九稳,然而最后汝南郡王却娶了卫氏女。
要是别家的女儿也还罢了,但这卫家却是沈家的世仇。
卫家老太爷曾是沈清漪高祖父的关门弟子,高祖父爱他机敏好学,日夜带在身侧教导,看重他甚至超过自己的亲儿孙,死前更是把自己数十年来搜集修补的孤本,全赠予了对方。
沈家却觉得,是卫家子趁高祖父年老昏聩,故意把孤本哄骗了去,于是老人家头七还没过,便带人打上了卫家。
最后孤本是要回来了,两家的世仇也就此结下。
彼时姐姐的好亲事被卫家截胡,沈清漪头一次见父亲不顾斯文地破口大骂。
当时恰好赶上赵深在官场初露锋芒,立下大功,被皇上召见奖赏。赵深毕竟是前皇孙,父亲便又心思浮动起来。
后来凌阳伯在酒席上为赵深求娶姐姐,父亲酒意上头之际,约摸是又想到被卫家截胡的屈辱,冲动之下便应允了。
但酒醒之后立刻又后悔起来,他想在赵深身上下注,但到底舍不得姐姐,于是最后嫁去赵家的人就成了沈清漪。
……
同样是女儿,沈清漪可以接受父亲偏爱姐姐,却不能接受自己在他眼里,只配是一个用来垫桌脚的楔子,随时需要就随手一塞,出了问题,却反骂是她在作怪。
那个她儿时曾经暗暗景仰过、渴求过、希望能被他刮目相看的人,此刻忽然变得面目可憎起来。
沈清漪看着沈父离开的方向,大约是脸上的厌恶太过明显,沈母忽然打了她一下:“你那是什么眼神?方才我就想说你,你怎么能怀疑你父亲,还对他那种态度?每次回家来,非要惹他生气了才罢……”
沈清漪手上被不轻不重地打了一下,一点也不疼,只是眼睛却有些热,她打断沈母问道:“万一我怀疑的没错呢?”
沈母下意识就要反驳,但在对上沈清漪的眼睛时,却又改了口:“嫁给赵深不好吗?
“你这两年在赵家过得也还不错,就算——就算真是你父亲做了什么,他也是为你好,你想想当时的情形,大家提起你就说是商户养的,若不是借着你姐姐的名声,你还嫁不进赵家呢……”
沈清漪简直要气笑了:“他真这么为我着想,就不会把我放在舅舅家十二年不管不顾!”
很多时候,沈清漪都分不清母亲到底是爱她还是不爱。
若说爱她,却能说出父亲骗婚是为她好这种糊涂话,还干过其他更糊涂的事;可要说不爱,在得知她被赵家撵回来的时候,却也会为她着急气愤,上辈子甚至还甘愿为她顶罪……
沈清漪对着她也说不出什么狠话,又不想听她继续数落,索性便回了自己房间休息。
蕊珠和一个叫柳儿的婢女,跟进屋来伺候。
柳儿原本是沈清漪院里的粗使丫头,前几天忽然得了沈清漪青眼,才得以进屋伺候。
一进屋,她就忙着给沈清漪倒茶,沈清漪支走蕊珠,接过柳儿的茶,把她当做心腹一般对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