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:大明对朝鲜太好了(2 / 2)

朱由校反应不迅速,那可是米脂县啊,李自成、高迎祥的老家,真要是搞不好,弄出流民、乱民那可就麻烦了。

实际上朱由校担心有点多余了,历史上之所以高迎祥等人会造反,灾年是一方面。

主要是当地的官员不作为,有了流民不上报,另外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,辽饷一加再加,到了天启七年辽饷每年将近五百万两。

五百万两的辽饷,层层盘剥下去,官员们有可能要收缴八百万甚至一千万两。

灾年加上重税,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不是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么。

可现在情况不一样,自从徐光启去了陕西,不遗余力的推广高产作物,哪怕是也有灾年,可粮食的产量比种小麦、小米还高了一些。

现代人都说常年吃土瓜不好,不过灾年的百姓哪里管的了这些,先能吃饱了再说。

经过这三年的种植,家家都储存了一些瑞薯,在保证不会饿死人的情况下,再种植一些玉米、小麦、小米。

更何况现在是五月份,刚刚收完麦子、马铃薯,也就是说,其实当地的百姓,并不怎么缺吃的。

当地地震之后,孙传庭和洪承畴也都积极的救助百姓。

就连徐光启也从西安到了绥德州,坐镇指挥。

有了绥德镇的粮食,以及边军维持治安,当地也没有出现什么抢劫之类的事件。

朝廷拨发的五十万两到达绥德州之后,便开始了震后重建工作。

这场地震虽然也造成了数百百姓伤亡,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动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