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 武汉会战3(2 / 3)

日军少将收割机 温暖WN 2330 字 9个月前

成的恶果,白健生比谁感触都深、痛愤都大,他毕竟是直接品尝这枚苦果的人。反击时经常左右掣肘,最后战役失利。

日军稻叶师团的陆路、水路补给线全部打通后,又得到后续力量和长江日军舰炮的支援,一时气焰更加嚣张。

1938年8月30日,在黄梅死守的日军主力开始反突击,黄梅城外阵地上,华、日两军混战在一起,展开了艰难的拉锯战,阵地失而复得、得而复失,多达十余次。

傍晚,连日苦战已深感力不从心的国军第84、第68两军见击退日军无望,于是决定当晚放弃阵地,向广济及其西北高地转移。

可是日军缓过气来后,更是得势不饶人,紧跟在国军第84、第68两军身后,穷追不舍。国军兵败如山倒,无心恋战,只能向兵团部连连求援。

李品仙兵团此时也山穷水尽,手中预备队已用光,哪里还有援兵可派。

最后只能各处搜罗、拼凑出最后两个团前往增援,但这一切已无济于事,国军终于一溃千里,败下阵来。仓皇溃败的国军甚至来不及破坏公路,使日军沿黄广公路的攻击更加迅猛。

9月6日,稻叶四郎率领的第6师团一部突破四家寨、笔架山,直逼广济重镇。

广济地形复杂,易守难攻,又处于水陆两路交通枢纽,向南可直指武汉最后的屏障--田家镇要塞,西进则直指浠水兵团部,是进攻武汉的最佳捷径。

华日双方都意识到广济是重要必争之地。早在1938年7月26日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就致电白健生和李品仙:“广济地区与回家镇要塞相连,极为重要,应置重点于该地,集结兵力,纵深配备。”

可能考虑到李品仙部有支撑不住的那一天,又强调:“广济以东山地,万一发生破绽,亦无关系,惟广济阵地必须固守。”

而白健生更是知道广济的重要,早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电令之前的7月13日,就曾亲自到广济视察,并在广孝寺长官部召开军事会议,明确指出:广济地区对我军作战有利,划定广济为固守区。

所谓“固守区”,就是死守地区,对这一切,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兵团司令长官的李品仙当然不会不知道,但他更清楚眼前严峻的现实实力。

国军各部久战疲惫,多被打残,又无预备队,纵然想坚守广济,也是想想就好,弄不好广济城内的国军会全部让日军包围歼灭。

思前想后,考虑再三,李品仙还是决定先让部队撤出城区,在两侧山地构筑工事建立防线,阻击日军西进,再相机反攻广济城。

李品仙出此下策也属无奈,在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时写道:“眼前勉强可以作战的部队,只有第48和第7军各两个师而已。为了巩固鄂东防线,请速派精锐部队换防。”

兵没要到,李品仙却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一通痛骂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命令李品仙尽快发起反攻,夺回广济城,后因见反击部队确实单薄,才答应把调往江南的曹福林所部再调回江北,交由李品仙指挥。

但被折腾得够呛的曹福林所部能起多大作用呢?李品仙被逼无奈,只能集合各路残兵,第48军、第7军共4个师尚有些战斗力,作为主力,向广济地区发起最后的反击。

9月13日,国军全面总反攻广济开始。张义纯的48军、张淦的第7军、在广济梅川西、沂广公路的四顾坪山一带山地,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。

白天,日军依仗呼啸低飞的战机和密集的火炮,强行突破华国军阵地,但一入夜,华国军各部四面出击,阵地上枪声终夜不熄、火光不断,喊杀声更是惊心动魂。“

日军素质好,应变能力快的优势在这茫茫黑夜的血战中也体现出来。原来日军以为华国官兵的喊杀声是为了壮胆,鼓舞土气,但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国军黑夜中大喊的秘密。

由于双方纠缠在一起厮杀,夜里光线太暗,日军官兵看不清对手,常常自己人跟自己人杀得你死我活,而华国官兵的喊杀声却在告诉战友:“留点儿神,咱是自己人。”

所以日军很快也大呼小叫起来,战斗紧张而激烈,阵地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,数易其手为常事,饶婆岭和北岳山,第84军六进六出,空前悲壮。

广济丛山口,王赞斌的174师行动突然,官兵视死如归拼命搏杀,终于围歼此处日军400余人,夺回了丛山口阵地。

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在汉口知晓战况后,马上通报全军,嘉奖国军第174师。在龙顶寨,川军一部与日军逐巷、逐屋争夺,浴血奋战,三进三出龙顶寨,杀敌过千,但川军也牺牲了3000多人。

最初几天的反击,国军有新锐部队投入,加上秋雨霏霏,云雾弥漫,限制了日军飞机的行动,战斗局势一度有利于华国军队。

但3天后,天气转晴,对国军威胁最大的日机,又猖撅地在前沿阵地扫射轰炸。

国军随着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