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08章 东北二王:最具影响力的悍匪(一)(1 / 2)

在上世纪的中国,提起影响力最大的悍匪,那就当属东北二王——王宗坊和王宗玮兄弟俩了,大到什么程度呢?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,家喻户晓。

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,案犯横跨国内十几个省份,一路从北杀到南,历时将近七个月,杀死军警和无辜群众10人,杀伤十多人,在建国以来的刑侦史上,占据了重要的地位。

关于这起案件的报导和电视节目,也是数不胜数,公安部更是因为此案,发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张悬赏通缉令,同时参与此案抓捕的军警人数,也创造了历史记录。

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东北二王其实并不算是真正的悍匪,他们的整个犯罪过程,其实就是两个人的疯狂逃亡之路。

这兄弟俩本来就是溜门撬锁的小毛贼,如果当时因为盗窃被抓了,充其量也就是判个十年八年的,出来了也不耽误生活。

但错就错在,两人手里有了不该有的东西,那就是枪,也正是因为有了枪,两人从小偷一下就变成了杀人犯,随后便开始了千里大逃亡,最终犯下了这起惊天大案。

二王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双职工家庭,父母都是东北机器制造厂子弟中学的教师,总体上来说,家庭条件还算不错。

兄弟俩上边还有一个哥哥,但老大比较本分老实,从来也不惹是生非,一直都是本本分分过日子的人,和本案并没有关系。

老二就是王宗坊了,这小子跟他哥完全相反,从小就不干好事,不是偷鸡摸狗,就是打架斗殴,身高一米六八,长得也是鬼头蛤蟆眼的,而且一肚子弯弯肠子,一看就不是啥好人。

弟弟王宗玮就不一样了,身高一米八五,长得也是仪表堂堂,接人待物都非常有礼貌,无论认识的,还是不认识的,都很难把他和坏人联系到一起,就是在案发之后,他的朋友和父母,都不相信他能干出这种事来。

王宗玮头脑聪明,下手特别狠,身体素质也非常的好,和二哥王宗坊比起来,不管在哪个方面,都是天差地别的存在。

但王宗玮走上这条不归路,确是被二哥王宗坊领上道的,王宗坊出生于1953年,比王宗玮大了四岁,他平时偷鸡摸狗,弄回来钱了,就隔三差五的给弟弟买点好吃的,所以两个人从小关系就特别好。

慢慢的王宗玮也知道了,二哥的钱并不是啥好道来的,但他见二哥来钱容易,也一直都没出过什么事,自己心里也就有了想法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小偷小摸已经满足不了王宗坊了,他开始改为入室盗窃,结果1974年的一天,王宗坊在入室盗窃的过程中,被人堵在家里,抓了个正着。

不过因为他并没有弄到什么东西,所以只是被简单的收容审查了几天,就把他给放了。

但这次事件之后,王宗坊就多了个心眼,入室盗窃这种事,一个人干风险太大,需要找一个帮手,于是他便想到了弟弟王宗玮,王宗玮正好心里也有这种想法,哥俩一拍即合,开始合作了起来。

随后两人便一起走上了盗窃之路,哥哥王宗坊负责进去干活,弟弟王宗玮负责在外面放风,配合的相当不错。

但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,刚刚过了一年多,就又出事了,王宗坊再次被人堵在了盗窃现场,王宗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二哥被抓,却没有丝毫办法,只能自己偷偷的溜了。

这一次王宗坊被拘留了两个月,兄弟俩再次见面,开始总结起了经验教训:盗窃这件事,还是很有前途的,最主要的问题,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,该怎么去处理。方法无非有两种,要么智取,要么硬拼。如果要是硬拼的话,那就必须有枪才行,有了这东西,关键时刻才能起到作用,而且有了枪之后,还可以干更大的事。

但问题就来了,搞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这玩意普通老百姓可没有,思来想去,王宗玮把目光放在了沈阳大北监狱的值班室。

1976年11月的一天,两人撬门进了值班室,偷走了三把五四手枪,但是却没有子弹,怎样搞到子弹,又成了摆在兄弟俩眼前的问题。

恰逢弟弟王宗玮准备在12月份去当兵,两人就商量好了,先把枪藏起来,子弹的问题,等王宗玮去了部队,在部队里想办法。

很快王宗玮便去内蒙古乌兰浩特当兵了,在部队的日子里,王宗玮表现依然优秀,没事就看看书,也从来不和别人发生矛盾,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,军事训练也从来没有落下。

但王宗玮一直没忘记自己要干的事,只要是有机会,他就想办法偷几个子弹,1978年的6月份,他给哥哥王宗坊写了一封信,告诉哥哥,自己已经弄到了100发子弹。

在弟弟当兵的日子里,哥哥王宗坊也没闲着,而且他还有了自己的工作,在沈阳市大东区辽沈卫生院当药剂员。

但这小子上班也不老实,没时间出去偷了,就开始监守自盗了,明目张胆的偷起了单位的东西。

可是他那个智商,要想不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