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45章 杨新海:单人作案杀人最多(二十八)(1 / 2)

杨新海听到宣判结果之后,自己嘴里念叨着:“罪大恶极啊,罪不可赦啊,还上什么诉了,可拉倒吧,别丢那人了!”

杨新海当庭表示,服从判决,放弃上诉的权利。

七点四十分,杨新海重新坐上囚车,返回了看守所。

回去之后,监舍里依然保持着和谐的气氛,小海每天快快乐乐的,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。

2月13号,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,正式核准了杨新海的死刑裁定书,并于当天晚上,就把裁定书送到了漯河市。

第二天2月14号情人节,早上七点十分,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,带着一大堆法警,来到了看守所。

全部警戒之后,就在看守所的过道里,组建了一个临时小法庭,很快杨新海就被带了出来。

杨新海此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刑日期,看到了眼前这一幕,脸刷的一下就白了,随后他说了一句话:“我也觉得就是这两天了。”

接着有人问他:“你最近休息的怎么样啊?”

杨新海摇了摇头,并没有说话,但隔了一会,他对法官说:“我这几天总做噩梦。”

看来心态再好的人,在面对死亡的时候,也都会害怕。

法官宣读了死刑裁定书之后,杨新海签上了名字,又按了大拇指的手印,随后又给他拍了一张临刑前的照片。

最后法官又问他:“你还有没有什么话,要对家里人说的?”

杨新海回答:“没有!”

“那你想对社会说点什么?”

这次杨新海开口了:“我是罪有应得,杀了那么多人,要是再让我活着,那就是没天理了。”

接着杨新海又对几个熟悉的管教表示了感谢,在这个问话笔录上按上了手印。

七点四十分,杨新海被押上了囚车,去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,参加宣判大会。

八点钟,囚车到达目的地,杨新海被带下了囚车,进入了休息室,换下了囚服,摘下了镣铐。

八点二十分,杨新海被带入法庭,审判长直接宣读了死刑命令,然后一声令下:“将杨新海押赴刑场,执行枪决。”

八点四十分,囚车的队伍,开出了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东大门,向北面开去。

这次的宣判大会,和往常不一样,并没有提前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,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。

杨新海这一路上,基本都是闭着眼睛,等车开出了市区,他轻轻的说了三个字:“快到了!”

杨新海猜的很准,从法院出来之后,十二分钟就到了刑场,地点是郾城县五里岗村小柏油马路的北侧路沟。

停车之后,杨新海是被架出去的,他也有点顶不住了,拖了几步之后,让他跪在了那条沟里。

随着一声枪响,结束了杨新海那条三十五岁的罪恶生命,准确的时间是2004年2月14号上午8点54分,从下车到枪决,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。

随后杨新海的尸体被火化,但他的骨灰始终就放在漯河市殡仪馆,一直都无人认领。

杨新海的罪恶一生,三个重要的节点不容忽视,第一就是辍学,家里贫穷让人看不起,一怒之下就离家出走了,梦想着出去打工能发大财。

这件事虽然对他的犯罪,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,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
家里穷的人太多了,那个年代普遍都不富裕,杨新海起码还有个好爹,虽然是没钱,但是也竭尽全力的供他上学。

而他却听信传言,自作主张放弃学业,这是他自己的错误选择,怪不了别人。

虽然选择错误了,可他那时候才15岁,谁还没有走错路的时候,最主要的,是能不能及时的改正过来。

第二个节点是非常重要的,杨新海打工频频受挫,做小生意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,再一次打工又上当受骗,好不容易找到个工地做饭的活,结果干了一年半,一分钱没拿到,随后偷了一个铝盆,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盗窃。

从这之后,杨新海再也没有去打过工,这个阶段对他人生的影响最大,跟他的童年没有任何关系。

第三个节点就是第一次杀人,杨新海总挨欺负,受鄙视,积累了大量的怨气,下狠心要杀人灭口,这才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案子的发生。

杨新海走上这条不归路,究其原因,还是他的性格造成的,他被人瞧不起,一部分原因是出身问题,但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他自己做的不到位。

就说杨新海去表姐家寄宿,本来表姐一家是很欢迎的,结果他每天闷着个头,一声不吭。

本来就寄人篱下,再不会来事,那表姐肯定是不爱搭理他。

俗话说,好马长在腿上,好人长在嘴上,不会说话,到哪里也吃不开,读书固然重要,但是想要生存,人情世故更加重要。

另外杨新海的硬件条件也不行,身材瘦小,其貌不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