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9章 王彦青:技术型越狱第一人(一)(1 / 2)

越狱的故事,总会给人感觉又惊险又刺激,在国内外各种的影视作品中,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题材,经典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讲的就是一段越狱的故事。

但在中国,也有这么一个人,曾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这个人就是山西贼王王彦青。

王彦青的名字,在盗贼这个行业里,可以说是大名鼎鼎,此人有勇有谋,胆大心细。

他的头上有很多称号,什么山西贼王、飞天大盗、华北第一杀手……,但最著名的称号,那就是越狱大师。

王彦青是偷盗行业里的高手,以撬盗各种保险柜而闻名天下,服刑期间屡次越狱,手上共有16条人命,曾被公安部六次通缉。

王彦青出生于1959年,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市完县,也就是现在的顺平县,在他四岁的时候,全家搬到了山西省太原市玉河街南巷59排2号。

王彦青的父母,都是太原重型机械厂子弟小学的老师,他可以说是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里。

在那个年代,大部分的家庭,都有好几个孩子,但老王家确是一个例外,只有王彦青这一根独苗,那还用说吗,父母对他是极为宠爱。

王彦青小时候还挺老实,并且在父母的精心教育和影响下下,非常喜欢读书,学习成绩也不错。

但是长大了一点之后,王彦青就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叛逆和凶悍,只要别人欺负他,他一定要加倍的还回来。

在王彦青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一个五年级的大孩子,打了他一个嘴巴,还抢走了几分钱,这个大孩子比他高了整整一头,是学校里的一霸。

可是王彦青有仇必报,趁着这个大孩子转身下楼梯的时候,在背后上去就是一脚,把那孩子从三楼台阶,直接踹的滚到了二楼,摔的满脸是血,胳膊也摔骨折了。

最后王彦青他老爸出面,赔给对方不少钱,这个事才算解决。

不过从此之后,那个小子再看到王彦青,每次都是扭头就跑,这一脚就把他踹老实了。

这才三年级就这么狠,长大了那还了得?

果然,刚上初中的王彦青,就成了一个小混混,到处惹事生非,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,但爱读书的好习惯,却始终没有改变。

王彦青家里有很多书籍,经典的世界名著,他初中时候就已经翻遍了,到了高中那就更厉害了,看的都是微积分,线性代数这类的书。

王彦青还对机械构造特别感兴趣,什么闹钟手表之类的,拆了装,装了拆,乐此不疲。

喜欢学习的同时,王彦青的身体锻炼,同样没有落下,他成年之后,身高一米七六,身体素质特别好,徒手肉搏,登高上墙,样样都是出类拔萃。

不过当小混子,就容易沾染坏毛病,1978年,还在读高中的王彦青,就因为盗窃,被判了劳教三年。

可是在劳教的过程中,别人都觉得又苦又累,但爱学习的王彦青却觉得,劳教所同样也是个学习深造的好地方。

这里面的人,好多都是小偷盗窃犯,自己之所以被抓,那是因为学艺不精,这正好是个学习的好机会。

于是王彦青就虚心的向各个前辈请教,学习各种偷盗技术,就为了以后出去了,能大显身手,厚积薄发。

劳教结束之后,王彦青带着他学来的技术,重新走向了社会,从之前的市井小偷,摇身一变,成了一个江洋大盗。

最开始的时候,王彦青出去偷了几次,虽然非常顺利,但收获都不太理想,因为那个年代根本就没啥有钱人,你就算把一条街的钱包都掏了,也发不了大财,到别人家里去偷,也没啥值钱的东西。

王彦青觉得,必须得换个路子,要想发大财,就得找有钱的地方偷。

他最先想到的是银行,但又觉得不行,银行那种地方,抢的案例倒是一大把,但没听说谁偷成功了,所以这条路应该行不通,抢劫并不是自己的强项。

思来想去,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地方,那就是各个企业机关里的保险柜,能放在保险柜里面的,除了钱就是好东西,这个肯定错不了。

可在那个年代,保险柜是最新型的安防产品,王彦青学的技术,都是撬门开锁配钥匙,在保险柜方面,他一点经验都没有。

怎么才能把保险柜打开呢?那就只能靠知识了,知识改变命运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
王彦青直接钻进了山西省图书馆,一头扎进了浩瀚的书海里,为了研究保险柜,那学习的劲头,简直是废寝忘食。

中文资料没查到,那就去查外国资料,不会英语,那就看图研究,遇到实在理解不了的,就捧着英文词典,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翻译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彦青用了两个多月时间,终于在几本外国资料里,了解到了各种保险柜密码锁的结构和原理,下一步就是开始实践了。

王彦青买来市面上最常见的保险柜,通过不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