契丹人最为熟知的就是后来的辽国,但是契丹人的起源却有很多种说法。
大致有“匈奴说”和“东胡说”两种意见,这两说又派生出另两说:一说“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”,一说“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”。
但是这个时候契丹已经初步形成,主要以部落形式生存在辽东等地,直到被扶余人建立的高句丽征服。
但是他们并没有融入高句丽,依旧以部落形式生存,以畜牧业为主,但是却需要在高句丽征召的时候出兵。
而且每年还要献给高句丽很多的牛羊马匹,每逢战事还必须提供两万以上的军队,兵器铠甲马匹都需要自备,高句丽只提供粮草。
这次的襄平城就有八千契丹军队。
他们如今备受压迫,在燕军这次出兵中看到了脱离高句丽的希望。
但是他们不傻,城中三万大军扶余人有一万,契丹只有八千,靺鞨五千,其余都是周边的一些民族。
但是契丹人最为愤怒的是扶余人拿契丹人开刀,杀鸡儆猴。
所以在燕国的挑唆下,契丹人打算帮助燕国攻破襄平城。
他们首先联系靺鞨人,他们也备受扶余人压迫。
他们也想脱离高句丽的统治,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,并要求燕国同样要给靺鞨人和契丹人同样的待遇。
在得到燕国人的回复后,两族决定献出襄平城。
三日后,城西守卫的契丹人率先发难,向扶余人发动攻击。
靺鞨人负责守卫城门,他们在契丹人发难之后打开城门,迎接燕军骑兵入城。
其余民族的军队发现契丹的靺鞨反抗高句丽也加入其中,扶余人主要集中在城内,城门处只有少数,一时间城西在燕国的攻击下陷落。
守将得知城西陷落,立刻率兵向城东而去,然后从城东撤出襄平,向玄菟城逃去。
随后燕军彻底占据襄平城。
冯弘率大军进驻襄平。
契丹、靺鞨等族军队撤出城池,在城外扎营。
冯弘当晚邀请各族将领,并且许诺他们让他们返回部落,并且绝对不会侵犯他们,还会和他们进行贸易。
这让各族将领感激不已,纷纷向冯弘敬酒以示感谢。
随后,各族军队陆续返回各自部落,并发誓绝对不会在派兵帮助高句丽。
休整之后,燕军继续向玄菟城进军。
得知孙漱再次聚集五万大军驻守玄菟城,冯弘也率五万大军前往。
这个时候宋魏两国包括柔然都在观望之中,尤其魏国,他们希望燕国最好打败仗,进一步削弱实力才好。
而刘义隆则希望燕国能够削弱高句丽,最好将高句丽打残。
柔然则是观望有没有可能得到什么利益。
柔然在郁久闾吴提继位之后发展很快,但是一直都很低调,但是夺回漠南,进军中原的野心一直没有消退。
作为草原民族,他们也想要像鲜卑一样入主中原,并且他们十分垂涎中原精美的物品。
在草原民族印象中,中原是极为富庶的,那里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,吃不尽的粮食,而且那里气候不像草原那样恶劣,十分适合生存。
虽然多次败给魏国,但是他们不认为自己不是魏国的对手,同为草原民族,他们也一样善骑射,拥有精锐的骑兵。
目光回到辽东,冯弘的大军一路前进,并没有遭到高句丽军的埋伏,这让冯弘诧异。
他认为孙漱会在途中设伏,但是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,结果却没发现高句丽军设伏。
最后才下令全速前进,争取早日到达玄菟城。
五万燕国大军的到来,让玄菟城人心惶惶,毕竟高句丽军在辽西被燕军击败,损失惨重,又攻破了襄平,如今又快要到达玄菟城外。
尤其那些从辽西逃回来的士卒,他们在军中传播燕军是如何的强悍,燕军骑兵如同一阵风一样,手中是没见过的弯刀。
高句丽军未战先怯,士气尽丧,当孙漱得知情况,已经来不及补救,这让孙漱十分郁闷。
紧接着,城中的扶余百姓得知消息纷纷举家向南逃去。
一时间,城内气氛十分凝重,这更加让孙漱担心,城内兵无战心士气低落,如何能够守住玄菟城。
不久燕军兵临城下,率先是骑兵在城外挑战,并且对孙漱极尽侮辱,但是孙漱就是不答应出城应战。
随后,燕军准备攻城器械,打算强攻玄菟城。
如今的玄菟郡不是最早的玄菟郡。
玄菟郡,前身为燕国真番障塞,西汉时期,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,在其地设立玄菟郡、乐浪郡、临屯郡和真番郡,合称“汉四郡”,设立时间500余年,玄菟郡治夫租城。
公元前82年,西汉调整玄菟郡之疆界,废真番郡、临屯郡,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