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尚武之风(1 / 2)

商定之后,拓跋焘再次下旨,要求拓跋丕一定要处理好和契丹的关系。

拓跋丕再次派人和契丹联络。

这次魏国不仅派人前往契丹部落,还送去大量的粮草以及缴获燕国和高句丽的兵器。

这让契丹首领对于魏国好感度大增,同时契丹首领也与使者盟誓,契丹和魏国永不为敌。

之后魏国开始稳定燕国故地和辽东玄菟两郡,分别在将军布置重兵,防止高句丽和柔然的进犯。

拓跋丕随后班师回朝,拓跋焘对其大加赞赏,至此燕国也成为了历史,魏国将目光对准了草原上的柔然。

虽然柔然屡次败于魏国之手,但是柔然一直不愿屈服,这几年柔然一直在积蓄力量,准备夺回漠南,甚至占领鲜卑圣城弹汗山。

曾经的鲜卑是草原的霸主,当年的檀石槐在弹汗山建立王庭,向南掠夺东汉,向北抗拒丁零,向东击退扶余,向西进击乌孙,完全占据匈奴故土,一度攻至倭国,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,南北达七千余里。

多次攻打汉朝的“缘边九郡”及辽东属国,拒绝汉桓帝“封王与和亲”,建立三部,各置大人统领。

自此鲜卑完全取代匈奴成为草原的主人,并且屡次进犯汉境。

柔然人也想重现当初匈奴和鲜卑的辉煌。

柔然人也抓住了机会,随着鲜卑等族离开草原入主中原,草原逐渐被柔然所占据。

自从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以来,和柔然多次发生战争,虽然互有胜负,但是最终在拓跋焘这一代使得柔然被迫远遁漠北。

在牟汗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死后其子郁久闾吴提继承汗位,号敕连可汗。

郁久闾吴提首先和北魏交好,然后暗中发现力量,尤其从宋国买到了很多物资,但是宋国一直都不卖给柔然兵器铠甲,这让柔然很是不解。

按理说,柔然越强大,对魏国牵制越大,宋国就可以趁机北进,但是宋国却是并不打算让柔然壮大。

这也是刘义隆为长远打算,不仅魏国,如今宋国已经得到五原郡,已经可以直面草原,一旦柔然强大,会威胁到宋国的边郡。

如今的五原郡早已经今非昔比,刘义隆迁来很多百姓,这些大多数都是曾经西秦和北凉的降军,他们如今说汉化,着汉服,像汉人一样耕种,更是有很多改了汉名,已经无限接近汉人了。

甚至很多人选择加入军队,这些异族士卒比百姓更加彻底的被汉化了,如今宋国中不仅有匈奴、羌族、氐族,还有一部分鲜卑人,他们都逐渐的接受了汉人的生活习惯,而且他们以汉人自居,并以此为荣。

这就在宋国国内掀起一股崇汉之风,尤其以少数民族为主,他们学汉话、着汉衣,甚至改汉姓,不少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特地告诉孩子,他们出生在汉地,以后就是汉人。

这就彻底将自魏晋以来的那股饮酒、服药、清谈和纵情山水之风压制,随着其他民族对于汉文化的认同,汉人自己也在朝廷的干预下,开始摒弃这些不好的风气。

同时在刘义隆的倡导下,开始大肆宣扬诸葛武侯,连带姜维也被世人所再次提及,尤其他们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。

刘义隆与其父刘裕常以楚元王刘交后人自居,所以他们更崇尚汉代的尚武之风,随着少数民族的加入,宋国终于开始走上尚武之风的道路。

虽然还有不少文人对此不屑一顾,但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都开始跟那些少数民族一样开始崇尚大汉风骨。

很多百姓在读书的同时也同时习武,虽然仍然以读书为主,但是不再是那种魏晋文人的阴柔之风。

不过朝堂之上也有一些人开始向刘义隆进言,大汉的尚武之风会导致穷兵黩武。

刘义隆对此却不怕,只要朝廷有着正确的导向,尚武之风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有凝聚力。

如今的宋国国力强盛,一切都稳步发展,百姓尚武,由于科举普通百姓多了一条出人头地的路,虽然读书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,但是更多的百姓选择让家中孩子读书,实在无法通过科举,他们才会选择让孩子加入军队。

不过少数民族却反其道而行之,很多人都选择从军,以军功博取功名。

因为刘义隆并不排斥异族将领,向乞伏木奕干虽然是异族,还是降将,但是却身居后将军之位,是宋国重要将领,还有来自西域的龙明也执掌一州之兵,更不用说拓跋望和皮豹子等魏国降将了。

这些例子让那些异族看到了刘义隆包容之心,让他们更加的忠心于宋国。

同时刘义隆也下诏,禁止民间使用那些危害极大的药散。

刘义隆一心想要改变魏晋风骨,但是却是去其糟粕,取其优点。

魏晋风骨也称魏晋风流,在很多人看来,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,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,由正始才俊何晏、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、阮籍,中朝隽秀王衍、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、谢安,莫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