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义隆生气也不是没有原因的,身为太子,刘劭居然和大臣一起攻讦刘义隆,这就让刘义隆有些难受。
好在青儿的劝说起了作用,刘义隆越发的发现青儿才最懂自己,甚至庐陵王刘绍要比太子更加懂事。
“陛下,皇后娘娘在宫外求见。”
“不见。”
“陛下,皇后娘娘说陛下不见她就跪到陛下见为止。”
刘义隆一听火冒三丈,“好,好,好,她愿意跪就让她跪着吧!”
内侍也是十分为难,这时青儿说话了,“请皇后进来吧。”
内侍看向刘义隆,毕竟刘义隆是皇帝,刘义隆也不想驳了青儿的面子,于是道:“还不快去。”
“诺。”内侍感激的对青儿施了一礼,随后出去请皇后进来。
“妾参见陛下。”
刘义隆没有搭理袁齐妫,袁齐妫也不敢起身。
青儿看不下去,扶起了袁齐妫,“姐姐快坐。”
刘义隆默认了青儿的举动。
皇后坐下后对刘义隆道:“陛下,妾教子无方,请陛下责罚。”
“你可是给朕生了个好儿子啊!”
“陛下,太子尚且年幼,还应当以引导为要。”
皇后感激的看了一眼青儿,随后道:“青儿妹妹说的是,劭儿还年幼,难免被他人蛊惑。”
刘义隆这时火气也消了一些,“让他来见朕吧。”
“多谢陛下。”
不一会,太子刘劭来到宫中。
“参见父皇。”
“还知道朕是你的父皇。”
“儿臣知道父皇生气,但是儿臣还是要说,父皇连年对魏国用兵劳民伤财,空耗国力,是取祸之道,父皇当裁撤军队,与民休息。”
刘义隆强压着怒火道:“这是谁教你的?”
“儿臣是从书中感悟出的,父皇重戈矛而不重民生,是亡国之道,当施以仁政,才能让我大宋更加强大。”
刘义隆头疼的看着刘劭,心中有些后悔,当初让谢灵运教授他这都教了些什么。
“这些都是谢灵运教你的?”
“太傅才学甚高,不过太傅所言儿不能认同。”
“他跟你说了什么?”
“太傅言当今乱世,当以甲兵治天下,儿臣以为谬矣,虽然北方仍有魏国存在,但是儿臣以为当以仁政治天下,对魏国未必要以兵戈争长短,以德服之岂不更好。”
刘义隆目瞪口呆,这都是从那些书中看到的,还要以德服魏国,真是异想天开。
这时刘义隆突然感觉如果他能够统一天下,将魏国交给他没什么问题,如果有生之年不能攻灭魏国,那么将宋国交给他恐怕统一的很有可能是魏国了。
刘义隆心中有了要废太子的念头,但是还是有些不忍,毕竟废太子从来没有好下场。
“魏国,鲜卑人,你如何以德服之?”
写下可是将刘劭问住了,刘义隆就知道,刘劭太过于死读书了。
“朕再问你,如果魏国大军来攻,你如何应对?”
“儿臣,儿臣……”
刘义隆有些气恼,这些傻子都知道别人都打上门来,还需要考虑吗?
“迂腐!”
刘义隆气愤的离开了淑妃宫,来到御书房,将谢灵运叫来。
“臣参见陛下。”
“平身吧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
“朕问你,你都教给太子他们什么了?”
谢灵运知道太子之事,可是这跟他没有什么关系。
“陛下,臣教给太子的是帝王之道,可是太子似乎并不上心,他有些过于痴迷儒家。”
刘义隆十分头疼,当初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,罢黜百家独尊儒术,可真的只有儒家留下来了吗?
并不是,在汉武帝的统治时期,帝国确有明确的针对其他思想学说的史料:“治申、商、韩非、苏秦、张仪之言,乱国政”者,在明确的治理对象中,申不害、商鞅、韩非,皆为法家出身;苏秦、张仪,则是纵横家,也就是说,只有法家和纵横家被明文禁止了,而其余学说并未有此遭遇。
法家和纵横家真的在帝国中消失了吗?答案当时是否定的,汉代只是由于儒教已被定为官教,故禁止法家和纵横家为外人使用。
因为法家是与儒家相悖的治国学说,也是有力的思想武器,而纵横家诡计权谋,帝国担心不明令禁止会在社会阶层惹出祸端,汉武帝是标准的“外儒内法”治国思路,而纵横家的思想必然在皇室内部如鱼得水。
其实如今也是如此,只不过,刘劭过于痴迷儒家,而忽视了法家和纵横家,这如何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。
“朕知道了,其他皇子如何。”
“庐陵王十分聪慧,对于臣所教十分感兴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