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国发行货币的消息陆续传到周边。
魏国平城,魏国皇宫。
“陛下,细作来报,宋国发行了一些小面额的纸币。”
“这种事不必来报。”
“陛下,可是自从宋国物价下降,细作从中宣传鼓动百姓以物易物,不使用纸币的策略完全失效。”
“哼,难道你以为宋国朝堂都是废物吗?你以为刘义隆傻吗?从以往的事来看,刘义隆一旦发现问题会很快着手解决,你们这种小伎俩想要将宋国打垮根本是不可能的,只有我们自己强大才可以,所以,您们不要小看宋国。”
崔浩在一旁,他也不屑于那些小伎俩,他深知刘义隆和他那些谋臣猛将都是很不好对付的。
一位贵族大臣道:“陛下,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宋国印制纸币的模板,就可以借机让宋国的货币出现混乱,一旦宋国内乱,我们就可以趁机南进。”
崔浩不禁冷笑一声,但是他并没有参与进来,他只觉得那名贵族简直就是个傻子,如果这件事可以成功,当年刘义隆初次发行纸币的时候就能够让宋国乱起来了。
这也是崔浩最头疼的事情,宋国实行纸币,魏国商人去宋国交易,大多都是带着一些金银珠宝和粮食,至于魏国也没有统一的货币,早期也是多种货币共同流通,后拓跋嗣下旨,废除以往所有铜币,以粟帛交换,官用俸禄,仍以帛、絮、丝、粟四物为主。
所以,魏国商人只能以帛、絮、丝、粟四物到洛阳或者宋国其他城市的钱庄兑换纸币或凭证,然后再去商会进行交易。
虽然后来有一些纸币也在魏国进行流通,但是拓跋焘登基以来禁止宋国纸币在魏国流通,所以商人只能以帛、絮、丝、粟四物运送到宋国进行交易。
后来拓跋焘为了囤积粮草,又下令禁止将粮食运送到宋国。
起初还真有一些效果,果然减少了粮食流向宋国,可是后来商人们发现在宋国用粮食换取纸币更加迅速,所以很多商人铤而走险,运送粮草到宋国交易。
拓跋焘也曾经对此杀过一些人,但是依旧无法阻止,最后拓跋焘不得不加上对粮食的管控。
但是魏国边境的边军为了利益,多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因为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很多东西。
那些商人大多都会在宋国备下礼物,他们返程的时候,那些守关士卒最喜欢这些宋国礼物。
魏国虽然对于宋国发行新纸币没有什么动作,但是却仍然关注。
原本由于纸币面额不合理导致各地不稳的局面在慢慢的缓解,魏国细作的努力最终前功尽弃。
不久后,各地的奏章陆续来到洛阳,刘义隆很是高兴,纸币的改革十分正确,早朝的时候,刘义隆受到了众臣的恭贺。
随后刘义隆在散朝之后,再次将王昙首三人叫到御书房,准备再次提升改革赋税的问题。
“陛下,不宜操之过急,不管怎么说,如今的税制商人百姓都没有太多的压力,为何要改。”王华首先说道。
然而王昙首却道:“如今陛下发行小额纸币,百姓可以更加便利的进行交易,也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,为了改善百姓生活,应当削减百姓的赋税,并且适当增加商业税,那些商人赚得已经够多了,但是他们的赋税实在太低了。”
徐麟也道:“陛下,臣认为当先像之前改革货币之时一样,派人前去调查,得出结论,这样可以减少阻力。”
“嗯,您们说的都有些道理,这样,就派人去各州郡调查一下,得出结论之后再决定。”
“诺。”
三日后大朝,刘义隆宣布派人巡查各地赋税情况,这让一些大臣有些担心,毕竟赋税是朝廷重要收入,很多地方官员都多少会扣下一些,这也是不成文的规定,因为宋国的官奉虽然不低,但是不少官员来自百姓,他们不想还像百姓那样生活的很简朴。
刘义隆也知道这些情况,不过只要不过分,刘义隆不打算太严厉,毕竟这样的情况只是少数,大多数官员还是有底线的。
不管怎样,刘义隆也需要官员治理地方,而且每年朝廷都会暗中派出官员巡查地方,而且暗卫在各州郡都有眼线,那些官员只要过分,刘义隆很快就会知道。
这也是宋国的官场相对来说比较清廉的原因。
那些出身世家的官员更加小心翼翼,他们知道皇帝肯定会派人盯着他们,而且他们的目的是进入朝廷,光宗耀祖,他们家境殷实,一般不会为了那点钱铤而走险,断送自己的仕途。
一个月后,各地再次传来消息,各地税收陆续上报到朝廷,朝中大臣知道皇帝肯定要有动作了,否则不会无缘无故的调查各州郡赋税情况。
洛阳周边还好,江南更是税收的主要来源,至于弘农郡,毕竟经历战事,所以刘义隆免除了部分赋税。
凉州让刘义隆有些意外,他认为凉州地处西北,收成肯定比不过江南,但是却相差并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