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无虑者危(1 / 2)

关羽等人见诸葛亮如此,相互对视一眼,随即齐齐抱拳道:

“若是陛下不弃,我等愿效犬马之劳!”

朱允炆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诸葛亮,以及关羽等人。

稍加思索,很快便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。

诸葛亮二十七岁离开南阳卧龙岗,追随刘备征战沙场,匡扶汉室。

刘备死后,一统中原也成了他毕生追求之事。

而自己,大明皇室子孙,流亡海外,在某种程度上与刘备有些相似之处。

而关羽等人深知诸葛亮的深谋远虑,见其如此,必然有其缘由。

一念即此,朱允炆连忙上前扶起诸葛亮。

“先生快快请起!”

“诸位将军快快请起!”

“先生乃是我所敬仰之人,若是不嫌此地简陋,先生尽管住下便是。”

“诸位将军亦是如此!”

诸葛亮缓缓起身,看出朱允炆眼中的颓废之意,于是出言道:

“陛下,人生在世,岂能尽如人意。”

“思者虑远,远虑者安,无虑者危!”

闻言,朱允炆与诸葛亮对视一眼,豁然开朗。

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,面对困难和挫折,应该坦然接受,勇敢面对,而不是抱怨和逃避。

自己既然已经成为朱允炆,那就应该去做该做之事,而不是躺平,自我放弃。

况且即使想要躺平,那也是做不到的,毕竟朱棣时时刻刻还惦记着自己呢。

与其等死,还不如放手一搏。

有诸葛亮以及关羽等武将相助,再加上自己先进的知识,以及先知先觉的能力,未必不能杀回大明,重登大宝。

想通此节,朱允炆面向诸葛亮拱手道:

“多谢先生点拨,我明白了。”

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!”

“朕决定,重整旗鼓,杀回大明!”

“呜呜呜...”听闻此话,一旁的太监杨应能与叶希贤不禁抹起了眼泪。

自从跟随商船逃到万安岛后,朱允炆就整日诵经念佛,丝毫没有想要重回大明的意思,这不禁让他们有些绝望。

如今听到朱允炆斩钉截铁的誓言,他们仿佛又看到了昔日那个意气风发的建文帝,看到了重返大明的希望。

诸葛亮看着眼前这个与方才截然不同的青年,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照烈皇帝,不由有些愣神。

朱允炆说完后,感觉自己心中郁结之气一扫而空,眼中满是兴奋之色。

看向诸葛亮等人笑道:“先生,诸位将军,你们远道而来,朕还不曾为你们接风洗尘呢!”

说着,扭头看向还挂着泪痕的杨应能和叶希贤,吩咐道:

“你们快去准备一些吃食,朕要为先生他们接风!”

“是...是...皇爷!小人这就去准备!”两人齐齐应道,随即快步转身而去。

一炷香后,茅草屋前。

众人围坐在简易的木桌前。

杨应能两人东拼西凑,勉强端上来六道菜。

一盘鱼,一只鸡,以及其他一些捕捞的海鲜。

朱允炆看着面前略显寒酸的宴席,看向诸葛亮等人歉然道:

“先生,诸位将军,菜品简陋还请见谅!”

“无妨无妨!”诸葛亮轻轻摆手。

关羽等人微微一笑,表示理解。

朱允炆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,从杨应能吩咐道:

“去,将朕屋里的那坛酒拿出来,朕要与先生,诸位将军一醉方休。”

“是,皇爷!”杨应能领命而去。

不多时,杨应能便抱着一小坛酒走了过来。

待来至桌旁,撤去泥封,顿时一股酒香弥漫开来。

张飞闻见酒香,顿时双眼放光,吞吞了口水:“好酒啊~”

关羽等人虽然不曾如张飞表现的那般,但均是眼前一亮。

唯有诸葛亮手持羽扇,淡然自若。

见状,朱允炆微微一笑,看向杨应能吩咐道:

“来,给众人满上。”

杨应能点点头,依次给众人斟酒。

张飞待杨应能斟完,迫不及待的端起酒碗一饮而尽。

“咕咚咕咚....哈....”喝完,一抹嘴巴,看着杨应能手中抱着的酒坛,舔了舔嘴唇,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。

“三弟,你这.......二哥这碗给你。”关羽见到张飞的样子,无奈的笑了笑,端起自己的酒碗递给张飞。

“唉唉唉!关将军无需如此,既然张将军喜欢此酒,那便再行满上就是。”朱允炆笑着摆了摆手。

随即看向杨应能,杨应能会意,来到张飞面前,再次为其斟满。

插曲过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