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北原异动(1 / 3)

三万多的俘虏被押解到矿山,挖矿到死将是他们的宿命。

王家军在江东城休整,一是大军多日长途跋涉,已经有了些许疲惫,二是等待金陵城的补给到来。

江东城一战,子弹没有消耗多少,炮弹却是打出去了一半。

加上一路消耗的粮食巨大,剩余的粮食不足以支撑王家军继续征战,太长的补给线势必会造成后勤保障的压力成倍增长。

而且目前也不知道该打哪里,敌情不明,干脆就原地休整,等待几日。

京都城皇宫议事殿

大华帝国王天赐端坐在龙椅之上,诸葛侯刚刚被封为当朝宰相。

六十多岁的诸葛侯红光满面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

官场沉浮数十载,今日终于如愿以偿,从此以后,放眼整个大华帝国,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。

大华帝国的宰相,当真是三权合一,集军,政,财三大主要决策权于一身。

可以说,除了皇帝可以否决他的决议,其他的部门和主事者只能无条件执行。

“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?”

“皇上!臣有要事禀报!”

兵部尚书李步德出列说道。

“李尚书但说无妨!”

李步德说道:“根据线人回报,北原帝国正在调集军队,谋划春来之日,挥师百万铁骑南下!陛下,我们要早做打算啊!”

“什么?消息确否属实?”王天赐听闻此消息,惊吓得差点从龙椅上滑下来!

“千真万确!为了能把消息传递回来,兵部在北原经营许久的情报网,几乎损失殆尽!恳请皇上下旨募兵,抵挡北原铁蹄!”

兵部尚书李步德连同朝中武将,一同下跪请命。

国难当头,李步德也放下了自己的那点营营苟且,大华帝国要是没了,他哪怕积累再多财富,也没命享受哇!

户部尚书又不合时宜站出来了:

“皇上!此事还需从长计议!国库空虚,实在无力支撑组建大军的消耗,除非提高赋税,筹集到足够的军饷方可!”

提高赋税?

王天赐也不是傻子!

虽然他极少出宫,但对于民间民意他也了解不少!

根据皇家卫年前的调查汇总,大华帝国如今的各项赋税,名目繁多,各地层层加压加码,百姓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。

如果再提高赋税的话,都不用北原帝国打过来了!

大华帝国的百姓都会直接暴起造反!

“朕要的是良策!提高赋税这类的馊主意就不要再说了!”

王天赐忍着火气,太阳穴一鼓一鼓的说道。

朝堂之上,鸦雀无声,一时间陷入了死寂。

当朝武将们,恨北久矣,若是皇上让他们带兵北伐,哪怕战死沙场,他们一无所惧!

可惜大华帝国作为泱泱大国,从太祖立国的繁荣昌盛,到如今国库空虚的地步。

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!

朝堂被世家大族的人员把控,哪怕是皇帝王天赐都无可奈何。

他们作为只会带兵打仗的武将,在帝国安定之后,军权就已经被皇室收回。

朝堂之上,文武官之间水火不容,文官看不起武官,武官鄙视文官只会动嘴皮子。

然而在奉行中庸之道的大华帝国,读书人的地位非常高,而习武之人,普遍被认为只会打打杀杀,有伤天和!

整个大华帝国崇文贬武,武将在朝中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!

王天赐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,年轻的时候他也有一番雄心,曾经尝试过改革朝政,分化世家大族在国内的影响力。

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!

世家大族在大华帝国根深蒂固,连先皇太祖起事都是依靠大部分世家大族的支持,最终才得以成事!

王天赐推行的所有改革政策,最后全部半途而废。

大华帝国的世家大族们,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,第一次浮出水面,走到明面上对抗皇权,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。

如若不是没有合理的借口起事,也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恐怕大华帝国又得改换名号了!

王天赐也惊惧世家大族的能量,不敢再提改革之事,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利益代表们,更是趁机瓜分权利,各成一派。

从此以后,王天赐等同于被架空,朝中大小事他只能顺着一众官员的意见来。

各世家大族势力,以诸葛家最为势大。

朝中派系林立,却都以诸葛侯马首是瞻,无他,只因诸葛家掌管十万京都守备军!

诸葛侯的三个儿子,老大诸葛天任华东总兵,统领二十万大军。

老二诸葛地任华西总兵,统领十五万大军。

老三诸葛人官至兵部侍郎,仅仅只比兵部尚书李步德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