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明美不知道自己能回城是父母的努力,还是李大柱的帮助。
应该是李大柱吧,不然怎么解释那么凑巧,他前脚刚回城,自己紧跟着就能回。
他父母既然能把他弄回城,说明是有门路的,再弄多她一个还不简单。
唐明美越想越觉得一定是这样。
老天还是有开眼的,她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却选对了人。
呜呜呜,说明她当年选择下乡是对的。
李木当这个大队长也十几年了,这十年来看过不少知青的悲欢离合,但哭成这样的还是第一次。
好像李家村多亏待她似的。
别的村他不知道,但是在李家村,他敢说已经在尽力照顾每一位下乡的知青。
安排了专门的房子给他们居住,没让一个本地村民欺负过女知青。每年去镇上公社开会,他们村都是被表扬的。
唐明美哭得太过撕心裂肺,李木不得不开口点醒:“唐知青,我知道能回到父母身边是件高兴的事,但你也别太喜极而泣了。”
唐明美想到自己都要回城了,凭什么还要忍受一个乡下人的教训,于是没好气怼了回去:“我哭我自己这两年太辛苦了,不行吗?”
李木气笑了:“行行行,你想怎样都行。”
气不过的李木,在唐明美离开后,默默在一张评价表上写了个良。
这还是他第一次这样评价一个知青。
他做事虽然不喜欢讲什么人情,但自认还算是个挺有人情味的领导。
就拿知青回城这事来说,他知道从自己手里出去的东西对年轻人来说也许挺重要的,所以向来能与人方便,他都与人方便。
只是这个唐明美实在是太让人恼火了,这两年添了多少麻烦不说,要回城了更是装都不装了,他才在恼怒之下打了个良。
打完之后有些后悔,,但转念一想,以唐明美的性格,就算他打个优,也是纸包不住火。
就这样吧。
-
两天后,唐明美坐上了村里的牛车走了。
又一个知青离开,还留在李家村的几个知青之间愁云笼罩。
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唐明美,但在这一天,他们是羡慕她的。
李木感受到了知青们史无前例的低气压,隐隐有些担心。
-
广城。
筒子楼的邻居们发现最近李红心情似乎非常好,自那天唐明丽来过后,走路都带风。
甚至有次被顽皮的孩子撞到,也只是笑吟吟说一句走路要看路。
这要是搁以前,不得破口大骂。
不止李红,唐建国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。
夫妻俩突然转变那么大,不禁让人猜想,他们家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发生。
会是什么事呢?
闲来无事围在一起的邻居们你一嘴我一嘴,都认为肯定和女儿有关。
今日太阳不错,李红抱了被褥下楼晒太阳。
本来和其他人闲聊的邻居马翠兰见状,上前搭话。
“晒被子呢。”
“是呢,好久没晒都发霉了。”李红心情好,说话态度都比平时好了许多。
“看这被子的花色,不像是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会盖用的,该不会是明美用的吧。”
李红笑笑,算是默认了。
马翠兰趁机问出心底的疑惑:“你们家明美是不是要回来了?”
此时马翠兰说的回来,也只是以为有假期回来探亲,完全没往回城这方面想。
谁知道李红愣了愣后却说:“是啊,我们明美要回来了,终于不用再待在那乡下地方了。”
她能憋到现在,也是丈夫叮嘱这要低调,万一有变数就给人看笑话。可她想这事是付家那边盖了章的,怎么可能还有变数。今日马翠兰问起,她真憋不住了。
这下轮到马翠兰愣了愣。
哪怕这两年挺多知青回城的,但李红说唐明美要回来,她还是很惊讶。
也没听到什么风声,怎么就突然能回来了呢。
不过惊讶归惊讶,回过神来后还是连忙恭喜李红。
只是恭喜恭喜着,倒心酸起来。
她有五个孩子,还有两个在乡下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。
做邻居二十多年,有时她会同情李红,只生了一个孩子就伤了身子没办法再生,特别是那个唯一的孩子还是女儿,以后夫妻有什么事也不知能不能靠的上。但有时候又挺羡慕李红的,只有一个孩子,少操了不少心。
就拿下乡这事来说,唐明美下乡后她觉得李红夫妻特别可怜,身边一个孩子都没。可现在听到唐明美要回来了,她又羡慕他们。唯一的孩子回来了,再不用担心在乡下过得好不好。
马翠兰有些失落走了,李红挂好被子,心情美滋滋上楼。
想到女儿快回来了,实在有太多活要干了。
要把家里收拾干净,特别是女儿房间,得收拾整齐。要做多一些女儿喜欢吃的零嘴,等她回来吃个够。还要给她做两身新衣服。
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,他们明美都快二十二岁了,可不得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抓紧找个对象,不然再过一两年就要被人嫌弃了。
丈夫上班,李红在家忙得团团转,再不觉得日子难熬了,甚至时间快到让人觉得一眨眼又是一天。
这不,忙完一抬头太阳又快下山了。
李红连忙放下手中的活,下楼把晒着的被褥收上来。
正收着被子,忽然听到一声‘妈’。
李红脊背一直,猛地转过身,瞳孔骤然变大,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。
“妈。”
唐明美扔掉手中那个脏兮兮的行李袋,哭着扑进了李红怀里。
风尘仆仆赶了几天路,又是坐牛车又是小巴又是火车的,整个人看上去又脏又憔悴。
摸到女儿的脸,李红终于相信,自己不是在做梦。眼前的女儿是真的,她的女儿终于回来了。
母女俩久别重逢,也顾不上面子不面子,在一楼院子抱头痛哭。
李红轻拍着女儿的背说:“瘦了,在乡下一定很辛苦吧。”
其实不止瘦了,还黑了,皮肤也粗糙了,但李红不敢说那么直白,害怕女儿受不了打击。
她这个女儿像她年轻的时候,爱美得很。
说到辛苦,唐明美是半点都不想美化,嗷嗷哭道:“可不,太辛苦了。每天天不亮下地干活,腰酸背痛,还吃不上一口肉。乡下蚊子又多,晚上也睡不好。”
李红听得又是一阵眼泪直流,想说谁让你当初不知天高地厚选择下乡。但到底是心疼这个唯一的女儿,不忍再在她伤口上撒盐。
事情已经发生了,再说那些也没什么意义。
好在现在人回来了,以后是绝不能任由她胡来。
母女两哭了好一会,引得不少邻居观看,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,连忙擦干眼泪,拿着东西上楼了。
一进到这个熟悉的家,唐明美又哭了。
下乡以前总嫌弃这个家又破又小,还要和唐明丽挤一个房间。下乡后住了泥砖房,有对比才知道,能住在这样的筒子楼有多好。
李红心疼女儿浑身上下脏兮兮的,便让她先去洗个澡。
“我给你煮完鸡蛋面,洗澡出来就有的吃。”
唐明美也确实觉得自己脏,点了点头,嘱咐母亲:“鸡蛋面多放两个鸡蛋,多放点花生油。”
“诶。”李红应下,听到这话又想抹泪了。
这两年在乡下到底是过得多不好,连花生油都馋。
晚上七点多,唐建国下班回来。
在楼下就被邻居告知女儿回来了,呆愣了片刻后飞奔上楼。
这一晚,阔别两年才团聚的一家三口笑了哭,哭了笑,折腾到大半夜才各自回房睡觉。
-
休息了一晚,唐明美自认为恢复过来了,迫不及待想去付家看看唐明丽,正准备跟母亲说,李红就先开口了。
“你这次能顺利回城,多亏了明丽和付家,改天得去一趟付家谢谢他们。”
“我这次回城是付家帮忙的?”唐明美一脸不敢相信。
李红嗯了声,擦了擦眼角,告诉她:“收到了你的信,我和你爸担心死了,可也确实想不到什么办法。于是第二天我就厚着脸皮去了付家,央求明丽求付家帮帮忙。”
“付家人肯帮忙?”唐明美不诧异唐明丽愿意帮忙,毕竟都是唐家人,但是付家……
上一世在付家生活了几年,她自认对他们还是了解的。
付家人最迂腐了,明明有那样的身份地位,很多事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帮忙解决,却死守什么原则。
“不可能,一定只是凑巧,付家怎么可能帮忙。”唐明美怎么都不愿意相信。
李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会这么肯定,虽然她也觉得付家有点难以接近,但都是亲戚,愿意帮忙有什么不可能的。
她担心是女儿性子太傲,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,于是耐着性子和她解释。
“明丽亲口说的,不会有假,你能回城确实是付家帮忙了。”
唐明美诧异到说不出话。
付家为什么愿意帮忙?
这和她认识的付家很不一样。
李红见女儿反应不算很大,放心不少,继续劝说:“找个时间还是要上门一趟,亲自感谢一下他们。”
“好啊,不如明日如何?”唐明美看着母亲,“反正明日也没事干,不如早点上门感谢。”
她把‘感谢’二字咬得特别重。
李红想着明日上门也不是不好,回来得第三天就上门感谢,很能显示他们的诚意。
只是……
“明日你爸要上班,大概率就不能同行。”
唐明美道:“没关系,爸不去也可以的,我和你去。”
李红想了想,觉得两人去确实没有什么不妥的,毕竟去央求他们帮忙的是自己。
“行,听你的,明天就去。”
-
付家。
唐明丽站在一楼窗户边,看着外头淅淅沥沥的雨,不知为何右眼皮一直跳。
这雨真是来的毫无征兆,昨天还晴空万里,今天说下雨就下雨。不过转念一想,马上清明了,天气反复无常也是正常。
对她来说,下雨天无非就是不方便出门,但不出门实际也不会无聊。
比如今天,家里要吃饺子,张桂花和好面皮,正准备开始包。
她洗干净手撸起袖子,也准备玩玩。
这活对她来说就像是做手工,偶尔玩玩还挺解压的。
她上一世是南方人,根本没自己包锅饺子。刚开始跟着张桂花学包饺子时不是包的奇形怪状就是开口。
好在唐家穷,一年到头没几次机会吃饺子,所以她不会也正常,付家人只会觉得心疼。
张桂花更是没半点不耐烦,一次又一次耐心教她如何包。
在一次次学习进步中,现在她包的饺子已经像模像样了。而且她还学以致用,发挥创新精神,还能包一些可爱的动物形状。
比如小金鱼,小兔子之类的。
眼皮一直跳,包饺子过程中,唐明丽难受的好几次抬手揉眉头。
几次下来,弄得脸上都是面粉。
张桂花笑她:“瞧瞧,都成花脸猫了。”
唐明丽并不介意,面粉这东西不脏,抹脸上也没什么,等包完饺子洗干净就是。
就在饺子快包完时,门铃响了。
唐明丽纳闷道,这个天气谁会过来?
门卫并没有事先打电话,大概率是大院邻居吧。
唐明丽想着最后几个交给张桂花包比较快,便主动去开门。
待打开门,无论是门内站着的,还是门外站着的,都愣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