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22章 杨新海:单人作案杀人最多(五)(1 / 2)

杨新海离开学校之后,便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,他听说河南焦作市煤矿挺多,认为到那里一定可以找到活干,便和同村同学去了焦作市。

果然不出所料,他在焦作市修武县的西村煤矿,找到了一个下井挖煤的活。

虽然是出苦力,一个月赚不到几个钱,但他毕竟找到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,也终于能通过自己的劳动,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。

杨新海在西村煤矿干了一个月,有一天在大街上偶然遇到了一个老乡,老乡见到杨新海非常惊讶:“你怎么跑这来了,你不辞而别离家出走了,给你家里人都急坏了,你爹和你两个哥哥到处托人找你呢,你二哥在洛阳新安县,和我在一个砖厂干活,还拖我帮忙找你呢,走吧,你跟我去找他!”

杨新海刚开始死活不去,但这个老乡连说带劝,生拉硬拽的就把他带去了新安县。

他二哥在异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弟弟,都激动坏了,上去就抱住了杨新海,一边哭一边说道:“三弟啊,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,咱家这几个兄弟姐妹,就你上学了,就数你有文化,本来全家都指望着你呢,你说你咋还不上学跑出去了呢?”

不料杨新海却一把推开了他二哥,冷冷的说道:“二哥,你嚎什么玩意啊,你既然知道全家都指望着我,我在家上学没钱的时候,你怎么不说给我拿点呢?”

这一句话把他二哥噎的,当时就没话了,杨新海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二哥尴尬了好一会,不得不岔开话题:“三弟啊,不管咋说,你也别到处乱跑了,快要收麦子了,家里人手也不够,咱俩一起回家吧,再说咱爹也想你啊。”

杨新海还是无动于衷:“想我有什么用,连供我上学的能力都没有,要回你就回去吧,我刚出来没多久,也没赚到啥钱,现在还不想回家。”

二哥见杨新海一时转不过来弯,也就没再说别的,出去买回来一些饭菜,想着都是亲兄弟,先坐下来慢慢劝,有事总能说明白的。
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他二哥一有机会就劝杨新海回家,但杨新海始终不同意,还在二哥所在的砖厂打起了工,他不愿意回到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,更不愿意回到那个家徒四壁的茅草屋。

眼看着兄弟铁了心的要在外面打工,二哥也无能为力,几天之后,二哥准备回家收麦子了,另外一个老乡便邀请杨新海去洛阳打工,杨新海便对二哥说:“二哥,你回去了,我也不在这干了,我和老乡去洛阳找点活干。”

兄弟俩临分手的时候,二哥含泪给杨新海买了一双球鞋,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了十块钱给他,又给他买了一大袋子馒头。

二哥送的东西虽然不多,但却体现了浓厚的兄弟情分,看来二哥是醒悟了。

但让二哥没想到的是,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杨新海身上尽兄弟情分了,从此之后,便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

离开二哥之后,杨新海和老乡一起去了洛阳,在孟津县境的一个小水库上,找到了一个挖淤泥的活,虽然也挺累,但比起下井挖煤和拉砖坯子,要安全轻松一些,杨新海挺喜欢这个工作,一干就是好几个月。

但等水库里的淤泥挖完了,天气也渐渐转凉了,这份工作也就到头了,杨新海只能离开这里,又踏上了去山西的火车。

杨新海这次来到了山西省临汾市,在水利局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,一天大约能赚两块钱的工钱。

等到年底工程停工的时候,杨新海一共得到了一百八十多元的巨款,这一下杨新海就有底气了,腰杆子马上就硬起来了。

第一件事就是先租个房子,要饭也得先有个立棍的地方,随后他就在临汾市的乌衣巷租了一间小房子。

这个房东是个寡妇,当年三十多岁,待人非常亲切,总是对杨新海笑眯眯的,小海初次见到女房东的笑容,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无法言喻的温暖,住在这里也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。

有了立足之地以后,就应该考虑事业的发展问题了,因为手里有了启动资金,就可以做点小生意了。

杨新海到旧货市场上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,就干起了走街串巷的小本生意,一开始是卖菜,干了几天之后,他发现卖水果更有市场,就又改行卖起了水果。

杨新海起早贪黑,一个月下来的收益,还是不错的,最起码解决基本生活开销是没什么问题,杨新海觉得这比在工地打工轻松多了,便开始专心的做起了小生意。

可是生活哪有一帆风顺,随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上,杨新海吃过早饭,就骑着自行车,准备去批发市场上货。

为了抄近路,他骑着车子走了一条狭窄的小路,这条路的居民很多,遇到来往的行人,就需要非常小心。

杨新海为了早一点批发到新鲜水果,车速就有些快,大部分行人见他过来,也都是主动侧身避让。

正当他快要骑车出小巷的时候,突然听到身后一声怒吼:“骑车那小子你给我站住!”